话说,从去年开始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线下的争夺就进入白热化了,今年更是进入了肉搏战和巷战。
八姐之前也说,腾讯今年微信支付的地推逻辑是,不大规模地铺人力,甚至把地推商务人员都取消了,毕竟,经过几年的市场教育,微信支付基本已经把便利店、超市、打车等等高频场景的局都做完了。而今年,微信支付在国内的最大推广动作要数“乘车码”了,而且这是马化腾的一把手工程,在过去的几个月中,一向不太参加自家产品发布会的马化腾,为“乘车码”的可就是站了好几次台啊,所以,你说他是不是很重视呢?
而就在昨天,在和支付宝争夺更为激烈的地铁领域,马化腾再度站台,宣布拿下了国内第一个用乘车码过闸机的地铁——广州地铁。
有的童鞋要说了,地铁?感觉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早就可以用了啊?不是都可以买票了吗?汗,买票是买票好不好?现在,八姐要说的是直接刷微信乘车码过地铁闸机啊,不用再买地铁卡了啊。
来,看看,马化腾是怎么潇洒地过地铁闸机哒(目测他用的还是iPhone呐)。
嗯,看上去是不是还是蛮爽的?至少对于我这种万年丢三落四患者来说,我之所以不愿意坐地铁,就是因为老忘记带公交卡啊,而每次买单程票,还要排!长!队!尼玛,对我这样娇弱的身躯来说,太不人道了!要是能像马化腾这样直接刷手机就过地铁,我肯定也愿意啊。。(当然了,也要祈祷我的手机别丢。。)
有的童鞋要说了,既然这么方便,那为毛以前不推行啊?八姐觉得,一是技术要到位,比如,要在公共交通的嘈杂环境特别是网络不好的环境中过闸机,就不容易,腾讯的这个乘车码就研发了通过手机、闸机双离线技术及私钥签名、证书加密等安全保障机制,实现0.2秒极速验证、“先乘车,后付费”的支付模式;二是,腾讯等公司要高度重视去推动,而政府和公共交通的运营公司也要愿意去接入啊,毕竟,光改造闸机就是个大工程,腾讯这次合作的广州地铁还是比较喜欢技术创新的,所以,这也是广州地铁成了国内第一个全线可刷二维码乘车的地铁。
除了乘车码之外,腾讯最近还在停车场领域搞了无感支付,比如在广州的一些停车场,用户只需用“腾讯无感支付”小程序一键绑定车牌,即可感受入场无需领卡、离场无需扫码的支付体验。
反正啊,经过各种动作,腾讯在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布局也更清晰了:建立“0-1-3-5-7”智慧交通(0公里:停车场无感支付;1公里:共享单车;3公里:腾讯乘车码乘公交;5公里:滴滴打车;7公里:腾讯乘车码乘地铁)。目前,腾讯乘车码已在广州、青岛、驻马店、佛山、合肥、济南、淄博、莱芜、呼和浩特、常德、汕尾等多地上线。
可以预见的是,接下来,小马哥还会四处飞啊,全国开花的帮“乘车码”抢占全国的地铁等公交市场啊。
事实上,小马哥到处为“乘车码”拉客,而支付宝也没闲着。支付宝也在渗透进各地的地铁公交中,比如,在北京和上海地铁的一些路线中,也可以用二维码出入站了,但与“乘车码”不同,支付宝不是走得“乘车码”这样的统一入口。在上海地铁中,支付宝和上海地铁合作推出了“Metro大都会”app,在北京地铁,支付宝也成为了APP“易通行”的支付方式之一。这可能与当地政府和运营公司的政策相关,但从结果上看,支付宝虽然实现了体外循环交易,但却没有形成微信乘车码这样统一的品牌和入口。接下来,就要看支付宝还有啥大动作了。
不过呢,现在看来腾讯在公交系统的“一把手工程”,已经提升了微信支付的交易频次。前日,腾讯在财报中就称,其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,三季度线下支付月交易次数同比大幅增加了280%。同时,腾讯还在财报中点名了“乘车码”——“腾讯推出微信智慧交通解决方案,让用户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,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支付公共交通费用。”
嗯,很好理解,毕竟,在腾讯的小算盘中,公共交通绝对是一个高交易频次的、必须要拿下的决胜市场。根据腾讯内部流出的数据,中国公共交通每年客运量为1500亿,其中大部分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,而在2016年,中国城市公共客运量近1300亿次。依此计算,就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每天有超过4亿笔交易,接近微信支付此前公布的每天6亿笔交易的总规模。
所以,这才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线下大决战啊,你说这两家能不卯足了劲争抢吗?嗯,接下来就看二者谁胜谁负了。